「哇哇……公主套裝好漂亮,我要!」相信大家經常看到小朋友在街上哭哭啼啼,要求父母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。得來太易,孩子便不會珍惜,他日長大成人,或許變成揮金如土的購買狂,甚至欠下巨額卡數。要向小孩子灌輸正確的理財觀念,說教的效果未必明顯,何不跟孩子玩玩理財遊戲,實行寓遊戲於理財,讓孩子淺觸金錢概念、訂立預算及量入為出的知識。
孩子年紀太小,當然不能向他們教導深奧的理財知識,但第一步,可由接觸金錢、認識金錢的遊戲開始,並通過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事物進行講解。隨着年齡增加,理財遊戲的題材亦可以深入一些,例如收支平衡。
1. 金錢與物件(2至3歲)
目的:讓孩子認識金錢的形狀和價值
父母需先準備各種貨幣、畫紙及畫筆。首先,父母向孩子示範繪畫不同的貨幣,並寫上每種貨幣的價值,孩子跟着再做一次。當孩子對貨幣有一定認識,便可和他最愛的東西拉上關係,如一杯5元的可樂,可着孩子畫一杯可樂在左邊,再畫兩個2元硬幣及1元硬幣,中間則加個等號。
2. 超級市場購物學理財(4至7歲)
目的:鼓勵孩子學習預算及格價
到超級市場前,父母需先攜帶一部計算機,與小朋友商量要買些什麼,再清楚列出,並訂出是次購物的預算(如100元),交給小朋友作「話事人」。過程中讓孩子比較貨品的價錢,如同一品牌不同重量又不同價格的產品,利用計算機的運算,教導孩子何者貨品較便宜等。最後把選取貨品的價格加起來,看看有沒有超出預算。
3. 收支大搜查(7至8歲)
目的:了解收入與支出的概念,學習做到收支平衡。
父母可與孩子一同參與最受歡迎的大富翁遊戲,透過遊戲知道幾多錢可以買到什麼(地皮或建屋),而其他參與者「到訪」自己的物業,則獲得額外收入,但過程中可能因過度支出而導致投資失敗,甚至有機會破產。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量入為出。
同時,《富爸爸窮爸爸》現金流遊戲亦可達到相同效果。在遊戲中,每個玩家都有機會經歷真實人生的所有過程,並在面對生命及外在環境的變化時,每個玩家都不斷的作出最佳的決策,並隨時修正自己的收入支出與資產負債。整個過程除了可學習到IQ與EQ外,更重要的是MQ(道德商數)及FQ(財務商數),讓孩子真正發現及掌握富爸爸的奧秘。
4. 廣告遊戲 (8歲或以上)
目的:學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,避免不必要的開支。
小孩子未有能力賺錢,但對玩具、衣履、零食等消費品渴求的程度,並不遜於成年人。而「誘發」他們想購買貨品的欲望,其中一個源頭來自滾筒式的電視廣告。其實父母可跟孩子進行一個廣告遊戲,教導他們分析廣告的真確性,以及評估自己是否有需要及值得去購買,學習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,避免不必要的開支。
遊戲可分為兩部分。第一部分是進行「實地考察」。廣告常常起用名人作代言人,以求宣傳之效,但明星事前或從未使用該產品,卻要在廣告中表達產品的好處及特點,吸引消費者購買。到底事實是否如此?家長可攜同孩子到售賣商品的店舖,觀察一下真實的貨品與廣告中的分別,問他們哪一個較吸引及箇中原因。以一件玩具為例,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從大小、色澤、配件、操作性能及物料等方面,比較真實與電視所拍攝的玩具,從而分析內容廣告的真確性。同時,家長可問問孩子,若看到與廣告稍有出入、甚至不符的玩具後,還是否值得購買,是否很想擁有它。
在第二部分,家長可跟孩子一起看廣告,除了在旁分析廣告如何吸引孩子的購買欲(如製造文化、貶人揚己)外,還可叫他們統計廣告中一共用了多少個形容詞,例如「獨一無二」、「無與倫比」等,教他們認識不要盲目相信廣告。一般來說,形容詞愈多,廣告的內容就愈空洞。這樣一來,孩子便會減少因嚷着買東西而鬧彆扭的機會,更學會如何摒除「衝動消費」的壞習慣,節省金錢。
- May 26 Wed 2010 01:27
四種遊戲灌輸理財觀念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